银河百科中心详情

首页 百科中心 【时间】博物馆Vol.050上海博物馆

【时间】博物馆Vol.050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1959年10月迁入河南南路16号旧汇大楼;1993年8月,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现馆舍开工,1996年10月12日全面建成开放。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古代艺术博物馆,其收藏研究展览和教育以古代的艺术品为重点,馆藏文物102万件,其珍贵文物14万余件。

  上海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包括青铜陶瓷书画雕塑甲骨符印货币玉器家具织绣漆器竹木牙角少数民族文物等31个门类,尤以青铜陶瓷书画最为突出。上海博物馆现有十个艺术陈列专馆四个文物捐赠专室和三个特别展览厅,着力体现各艺术门类的完整发展历史,体系之完整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内外享有盛誉。

   本馆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原址南京西路325号旧跑马总会,1959年10月迁入河南南路16号汇大楼,现址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

  现在的上海博物馆建成于1996年,地下二层,地上五层,高29.5米,建筑面积3.9万方米。场馆整体是方体基座与圆形出挑相结合的建筑造型,具有天圆地方的寓意。

  上海博物馆陈列面积计方米,一楼为古代青铜馆古代雕塑馆和展览大厅;二楼为古代陶瓷馆暂得楼陶瓷馆和展览厅;三楼为历代书法馆历代绘画馆历代玺印馆;四楼为古代玉器馆历代钱币馆明清家具馆少数民族工艺馆和展览厅。

   馆

  上海博物馆馆位于浦花木行政文化心,西临杨高南路北至世纪大道面是丁香路,与上海科技馆方艺术心隔街相望。馆建设的总体定位是把上海博物馆建设成为世界顶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

  馆占地面积4.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0.5万方米,是上海博物馆的2倍多,建筑高度45米,拥有地上建筑6层,地下2层,整体呈矩形体块,造型简洁挺拔。

  上海博物馆馆建筑地上部分一六层,下面四层是展览区域,展厅面积占总面积的40左右。上面两层用于办公研究对外交流图书阅览等,其五层设有封闭式库房。地下部分有两层,一层是设备用房报告厅多媒体厅观众餐厅等,二层是停车场。

  在开放空间内,除了基本陈列外还有公服功能,比如文创展示学术报告厅150座的多媒体影,还有各种不同的咖啡厅图书馆教室等。

  馆建筑的外立面材质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仿石材肌理透光材料,白天远看与整个建筑浑然一体,晚上可以透光,还可以为陶瓷工艺品等对自然光不敏感的文物展厅引入自然光,改善观展舒适度。为了缓解观众在特大型博物馆的观展疲劳,建筑还改进了常见的封闭式流线设计,在不同位置设置敞开式的休闲边厅室外露台和花园,强调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交流互动。

   古代青铜馆

  古代青铜馆展厅面积1200方米,其陈列了400余件精美的青铜器,商时代,青铜器是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又以具有长篇铭文和著录的重器较多为特色,新的陈列品还有西的晋侯器和秦早期秦公器等重要文物。

   古代雕塑馆

  古代雕塑馆展厅面积640方米,其有120余件展品。展厅以金红黑三色为基本色调,以佛教艺术常用的莲瓣形做隔墙,石窟寺的佛龛做壁橱,以及露置的陈列形式。除陈列部分木雕陶塑外,以石刻塑像为主,这里有北魏北齐北和隋唐雕塑,以及南石刻金铜佛像等。

   古代陶瓷馆

  古代陶瓷馆展厅面积1300方米,陈列了展品500余件。其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灰陶商及春秋战时代的原始青瓷汉时代的的青瓷,还有唐朝的唐三彩。宋金辽时代,各地窑场林立。元明清三代,景德镇成为瓷业的心,所烧制的釉下彩釉上彩和颜色釉瓷器皆有展出。

   历代书法馆

  历代书法馆展厅面积600方米,集了各个时期的书法名作,展出约60件书法精品。陈列分为五大部分篆书书艺与隶书书法晋唐书法宋代书法元代书法明代书法清代书法,系统地展示了书法艺术的历史轨迹。

   历代玺印馆

  历代玺印馆是第一个专题陈列玺印篆刻的艺术馆。展厅面积380方米,展出玺印篆刻500余件。整个陈列以印章艺术的发展历史为线索,上自西,下迄清末,是从馆藏一万余枚印章文物遴选出的具有代表性艺术性的精品。展馆内借助高低错落的展柜,应用多种技术手段,使实物与辅助陈列相互配合。

   历代绘画馆

  展厅面积1200方米,陈列历代绘画精品120余件,从唐代至代,各种绘画门类均有所体现。绘画有着深厚的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它是以笔墨绢纸为主要工具以点线结构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为有效地保护展品和方便观众欣赏,展室内还采用了自动调节光照的感应射灯。

   少数民族工艺馆

  展厅面积700多方米,集陈列了少数民族的服饰工艺染织绣金属工艺雕刻品陶器漆器藤竹编和面具艺术等600件。表现了少数民族工艺品的奇异风格。

   历代钱币馆

  展厅面积730方米,通过7000件文物,集展现了货币发生发展和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概貌。钱币馆内还辟有杜维善谭端言伉俪捐赠的丝绸之路亚古币专室。

   明清家具馆

  明清家具馆展厅面积700方米,展出明清时代家具精品100多件,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古代家具制作工艺的鼎盛面貌和艺术风格。该陈列还复原了明清时代的厅堂与书房以再现古代家具的使用场景。

   古代玉器馆

  素有玉石之的美誉,制作玉器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古代社会,玉不仅被用于装饰,而且是财富权力的标志,又是统治者祭天祀地沟通神灵的法物。

   盛世芳华

  2022年3月10日起,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在上海博物馆举办,展览将延续至9月4日。本次展览汇聚195件组捐赠文物,是我馆继去年举办鼎盛千秋和高山景行之后的又一受赠文物大展,亦是今年上海博物馆七十年馆庆的精彩篇章。

  展出的195件组文物包括青铜陶瓷书法绘画印章雕塑钱币甲骨玉器漆器家具竹木牙角器手稿织绣等,几乎涵盖上海博物馆藏品所有门类。

  此次展出的受赠文物包括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臣单觯文彭七十二峰深处牙章吴王夫差盉和沈临戴文进谢安山图轴等系列文物。

  截至2021年末,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102万余件,所藏珍贵文物逾14万件。馆藏文物有8.8万多件自各界人士捐赠,其珍贵文物3.3万余件,一般文物5.5万余件,捐赠品约占馆藏文物总量的8.6,馆藏珍贵文物总量的23.6,捐赠者包括个人和集体。至今,上海博物馆的捐赠者人数超过了800位,集体捐赠超过120家,接受捐赠的文物批次更是多达一千二百多次。

   西大克鼎

  鼎本是古代的烹饪之器,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重器,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朝兴,九鼎又迁于都镐京。历商至,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西大克鼎,又称克鼎膳夫克鼎,是西期青铜器,于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窖藏。 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鼎立耳,口沿下饰变形兽面纹,又饰兽面纹,并有觚棱凸棱,整个造型庄严厚重。腹内铸铭文290字,铭文行间皆有线相隔,笔势圆润。西 大克鼎。?上海博物馆

  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大克鼎出土后,首先被天津人柯劭态买下,潘祖荫又用重金从柯氏手里购得,成为大克鼎的主人。潘祖荫死后,其弟将此鼎运回苏州老家供放。

  民初年,曾有美人以巨款求购,被潘氏后人断然拒绝,视之为传家之宝。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叶,民当局在苏州新建一幢大楼。大员忽发奇想,要在大楼落成后以纪念为名办一展览会,邀潘家以大鼎参展,以图无限期占有大鼎。然此拙劣伎俩为潘氏识破,婉言拒绝了参展。

  1937年苏州沦陷,主持家的孙媳潘达于果断地与家人将此鼎秘密埋入后屋。后日军果然不断潘家求索此鼎,有时一天竟七次之多,终于未得。抗战胜利后,潘达于把西大克鼎藏在一间屋里,用旧家具破杂物覆盖,再将整进房屋钉断,既不住人也不走人。潘达于

  1951年,潘达于向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捐献了大盂鼎和大克鼎及其它珍贵文物二百余件,受到了文化部的褒奖。

  从1952年至今,大克鼎一直珍藏于上海博物馆。2002年1月18日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大克鼎和大盂鼎现藏于家博物馆原是攀古楼的旧藏,一直供于潘家大堂,与台北故宫博物珍藏的公鼎被称为海内青铜器三宝。

  上海博物馆的LOGO设计灵感就自于西大克鼎。

   西晋侯稣钟

  晋侯稣钟是西时期重要乐器,出土于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墓地第七代晋侯稣的墓,华人民和禁止出境文物。钟上铭文为利器刻凿而成,刀痕明显,为海内孤品,而且无从得知古人是用什么刻上去的。刻凿在16枚钟上的文字是连读的,355个字的铭文完整地记录了厉王三十三年,晋侯稣率兵随王巡视土征讨叛乱部落,并立功受赏的事,填补了史书的空白。晋侯稣钟14枚藏于上海博物馆,2枚藏于山西博物。

   高逸图

  唐代著名画家孙位仅存的真迹,上博所藏书画的第一名作。画名高逸图为宋徽宗赵佶所题,画面上描绘了是竹林七贤的四位高人山涛王戎刘伶和阮籍。画家通过娴熟高超的技术,出色地刻划了魏晋士大夫的精神气质。

   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全名淳化秘阁法帖,是法书丛帖之祖。所谓法帖,就是古代名书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版或木版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拿出秘阁所藏晋唐历代名家法书,令翰林侍书王著编成。上博收藏的淳化阁帖是数年前从美人安思远手用450万美元低价购回的,其第四七八卷号称为北宋祖刻本,是书贴顶级的宝物。

   苦笋帖

  唐代草书名家怀素的代表作,真迹。上书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怀素上。书法俊健,墨彩如新,清吴其贞书画记评书法秀健,结构舒畅,为素师超妙入神之书。

   鸭头丸帖

  鸭头丸帖是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的行草代表作,唐代摹写的善本,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全帖用墨枯润有致,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明末清初的书画鉴藏大家吴其贞称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

   子仲姜盘

  香港太阳集团总裁叶肇夫捐赠。春秋早期用于盥洗的青铜器。形体较大,整器风格质朴浑厚。盘内底铸有浮雕的鱼龟蛙等水生动物,极具春秋早期的特色。盘的心是一只带有头冠的公鸟,边上为四条鱼,外圈为四只头上无冠的雌鸟,造型生动。据其铭文所言,此盘是春秋时某官员为其夫人子仲姜制作的爱情信物,所有的动物都可以在原地作360度的转动,是商青铜器仅见的孤品。

   越窑青釉海棠式碗

  唐代的越窑青釉海棠式碗是上博收藏瓷器的代表作。此碗呈椭圆形,口部被压出了四个凹楞,形似海棠花,似乎是仿造波斯金银器所制,为海内孤品。碗内和底足上都有泥珠垫烧的痕迹,显然是采用大器套烧器的叠烧法烧制而成的,此碗通体施青釉,釉色纯正,是唐代越窑青瓷巅峰之作。

   上虞帖

  上虞帖是书圣王羲之的一通行草书手札,是唐代的摹本,因为贴有今在上虞四字得名,是王羲之年以后的重要作品之一。此贴自五代以,历朝传承有序,文革期间险些被毁,1972年被人从垃圾拣出,收入上博。

   雍正粉彩福寿橄榄瓶

  粉彩是清朝康熙年间出现的一种釉上彩,在雍正时期到达顶峰。在传世的雍正官窑粉彩瓷器,瓶类作品较为罕见。瓶身上的蝠桃纹样,象征寿福,见于橄榄瓶就此一件,是传世孤品。2004年,张永珍女士用4150万港元将其购回并捐献给上博,创造了清代瓷器拍卖第一高价。

  ◇ 本文部分信息源于上海博物馆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上一篇:【热门案例】抖音电白 于小二抖音 下一篇:【网站】建设网站有什么好的公司